張家界最受歡迎的旅游網(wǎng)站!
  • 全站
  • 線路
  • 景點
  • 酒店
張家界旅游導游網(wǎng) 官方網(wǎng)>>城市概況

2009——知我張家界、愛我張家界,齊心協(xié)力打好“張家界牌”(二)

2012年06月14日 來源:www.onlinecriminal.com 編輯:33519.com
張家界導游網(wǎng) 公眾微信號

    4.張家界的文化精神特征突出——澄清張家界沒有文化的糊涂認識(下)。
  
    漫漫歷史長河中,以土家族為主體的張家界人在其秉承“勤勞勇敢、熱情謙和、誠信好禮、見義勇為、崇尚知識、追求和諧”等中華民族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的同時,形成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積淀。竊以為其文化精神特征最為突出的是如下五個方面:
  
    (1)要吃辣椒不怕辣——勁勇剛毅的奮斗精神。20世紀50年代初,朝鮮戰(zhàn)場上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中國人民志愿軍中來自湘西北的戰(zhàn)士,個子普遍不高,卻長了雙飛毛腿,攀石附蔓、翻山越嶺如履平地,每到搶占高地時一個個如同趕仗的、射出的箭,特別能打仗。這當然與生長環(huán)境有關(guān)。千山萬壑的武陵山區(qū),水急坡陡,路遠林深,兼以毒蛇猛獸、匪患兵災,生存環(huán)境十分艱辛。因而世世代代居住在張家界土家族、白族、苗族、漢族等各族人民,養(yǎng)成了吃苦耐勞、堅忍頑強的品性,也孕育出了剛勇堅毅和崇尚血性的地域性格。相傳從前男嬰一生下地,做父親的即按習俗稱回一砣與體重同樣重量的毛鐵,泡進藥水里,三個月后,父親就開始用竹片蘸藥水給孩嬰燙腳;孩童從學走路起,不穿鞋,走刺蓬,一直練到腳板如鐵。
  
    無論是原始部落的穴居時代,還是含辛茹苦的遷徙歲月,本境先民篳路藍縷的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令萬世景仰。一部叫《鵂巴鵂瑪》的苗族史詩,詳細描寫了4200多年前罐兜部落不斷遷徙的漫漫苦旅。或是因為部落間的戰(zhàn)爭,或是因為人口的膨脹,或是因為朝廷的征剿,他們由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,由洞庭湖之北到洞庭湖之南,在長沙、常德一帶住了一段日子后,罐兜部落的人馬沿澧水而上,分成七路遷到今張家界市郊的崇山,并把崇山建設成了自己有史以來的第二個樂園。在官軍攻打下被迫撤離崇山時,除一部分融入本境土著,大部分則遷往沅水流域的瀘溪,之后再散落湘西及廣袤的西南地區(qū)。
  
    土家族史詩《擺手歌》,同樣記載溯流而上的土家先民們,一路尋找新的安身之地的歷程。定居湘西北后,他們?yōu)閯?chuàng)建自己的家園含辛茹苦,百折不撓。桑植白方矣‘‘游神”時,有一段‘‘拜祖敬本主”的唱詞:“一拜祖先來路遠,二拜祖先勞百端,三拜祖先創(chuàng)業(yè)苦,四拜祖先榮耀顯。”白族始祖當初在其落腳點,各選擇一處巖石做上標記,故有‘‘谷家鏨字巖,王家覆鍋巖,鐘家獅子巖,熊家魚兒巖,劉家當門巖”之說。王姓后人在覆鍋巖的大石板上修了座小廟,廟門石柱上的楹聯(lián)就記載了祖先起西南,寄江西,溯長江,渡洞庭,漫津澧,落慈邑,豎草標,辟阡陌,業(yè)創(chuàng)千秋的歷程。
  
    同時為了民族的生存,以土家族為主的本土各族人民在一次次抗爭中,孕育出了不畏強暴的犧牲精神和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。東漢時本土先后發(fā)生了13次農(nóng)民戰(zhàn)爭。其中最為著名的是“精夫相單程大寇郡縣”。相單程是桑植縣廖家村人,他率領(lǐng)土民先后大敗奉旨征剿的官軍;連赫赫有名的伏波將軍馬援也是壯志未酬而馬革裹尸,最終以議和的方式才了結(jié)這場震驚朝野的戰(zhàn)事。清朝末年(1854),桑植數(shù)干土民暴動兵敗,暴動頭領(lǐng)賀廷璧等30余人被押往城外河灘上問斬。賀廷璧嗔目高呼:“老子死便死,頭不能落地!”話剛落音,賀廷璧之妻劉氏從人群中沖出,疾步跪向浩氣沖天的丈夫跟前,神情莊重地扯開衣襟。賀廷璧見狀仰天大笑,將頭顱向妻子伸出。劊子手手起刀落,劉氏將衣襟凌空接住丈夫的頭顱,然后頭也不回,奔洪家關(guān)而去。據(jù)此編成的漢戲《劉氏兜頭》,每每演到緊要處,臺下一片欷獻。
  
    這位賀廷璧,就是賀龍元帥曾祖父的親兄弟。賀龍家族的另一位女子——賀龍的堂嫂子張幺姑,同樣演繹了一出舍身跳崖的英雄壯劇。1929年的一天,帶著部隊四處游擊的賀龍,將幾名紅軍傷病員托付給住在娘家的堂嫂子張幺妹。張幺妹連夜將幾位紅軍傷病員送往村后大山的一個山洞,然后每天悄悄送米送菜送柴送藥。不料村里有人告了密,一天清早,張幺妹引著小兒子走在山路上,猛然發(fā)現(xiàn)挨戶團的人老遠老遠跟上來了。她立馬岔上另外一條路猛跑起來,小兒子便邊喊媽媽邊跟在后頭追。張幺妹要的就是這個效果,絕對不能把敵人往山洞方向引。這是一條通往絕崖的路。張幺妹見挨戶團快趕到時,先是將小兒子往懸崖下一丟,然后自己縱身跳下懸崖。
  
    從1928年到1935年長達八年的紅色割據(jù)中,張家界地區(qū)有數(shù)萬人加入到賀龍領(lǐng)導的紅軍隊伍中,其中犧牲者上萬人,永定的幾千名紅軍將士,活下來的只有幾百人。那首有名的紅軍歌謠:“要吃辣椒不怕辣,要當紅軍不怕殺,刀子擱在脖頸上,腦袋掉噠碗大個疤!”非常真實地反映張家界人勁勇剛毅的英雄氣概。
  
    (2)留取丹心照汗青——忠耿報國的奉獻精神??v觀本土歷史,以土家族為主體的各族人民始終涌動著忠君報國的熱血。為靖國難,為國土的完整、民族的尊嚴和社會的穩(wěn)定,不管任何時候任何環(huán)境,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,用自己的忠誠和鮮血,鑄造著精忠報國的輝煌業(yè)績。清代道光年間,一位姓彭的永定人,往張家界金鞭巖對面的石壁上寫了一個大大的“忠”字,其弟彭水運在《青崖壁忠記》一文中形容為“燦若白雪”。此舉表達了本土人士忠君報國的一種樸素情懷。
  
    我粗略統(tǒng)計了一下:柿溪宣撫司共襲14世,有4位土司奉旨調(diào)征;桑植宣慰司共襲22世,有11位土司奉旨調(diào)征;麻寮宣撫司共襲17世,有4位土司奉旨調(diào)征;山羊安撫司共襲13世,有5位±司奉旨調(diào)征,等等。無論是奉旨平息國內(nèi)叛亂與動亂,還是奉旨抵抗外侮,都是慨當以慷,屢建奇功。說明歷史上忠于中央政權(quán)是本土的主流。而且尤為難得的是,隨時聽從朝廷召喚的本土各土司,在抵御外寇或平息內(nèi)亂的戰(zhàn)事中,自帶軍糧,自備武裝,既不花費國家軍餉,也不用國家的武器裝備。明嘉靖年間,各土司都接到朝廷命令,為了不誤軍機,于是相約提前一天過年,吃完年飯,桑植司、上峒司、中峒司、下峒司的土兵于桑植司城兩河口集結(jié),大年三十,隊伍到達九溪,與麻寮司、容美司的土兵會合,萬余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開赴蘇淞。茅崗土司覃堯之、覃承坤父子雙雙出征。麻寮土司唐仁先后調(diào)征浙江海寇和杭州海賊,立下奇功,皇帝命建忠臣祠以示褒獎,并賜“海上知名”匾額。明朝大臣王守仁為戰(zhàn)死的土家族士兵撰寫祭文時,慨嘆其“三年之間,兩次調(diào)發(fā)”,由衷表彰他們?yōu)閲柢|,重如泰山!
  
    1840年鴉片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總兵郭宏升(永定籍人)防守鎮(zhèn)海,擊退英軍多次進攻,直至病死軍中;總兵席大成(永定人),先后奉命征討過入侵的俄軍、英軍和法軍,身負重傷仍不下戰(zhàn)場。幾位張家界籍的清軍將領(lǐng)鎮(zhèn)守臺灣,先后從家鄉(xiāng)招募了數(shù)千丁勇,與寶島同生死共榮辱。永定籍的劉明燈、王正道,曾先后任臺灣總兵,后者戰(zhàn)死于1894年的甲午海戰(zhàn)。慈利籍的孫開華更是一門英烈:光緒十年(1884年),孫開華身為提督,率部與入侵法艦激戰(zhàn),殲敵2000多名,開創(chuàng)打敗西方海軍的赫赫戰(zhàn)績;光緒二十一年(1895年)“馬關(guān)條約”簽訂,日本占領(lǐng)臺灣,孫開華長子孫道元繼承先父遺志,組織義軍作殊死決戰(zhàn),殺身成仁;孫道元之妻張秀容為繼續(xù)丈夫未競之業(yè),招募敢死隊開展游擊戰(zhàn),因內(nèi)奸出賣而舍生取義。截至2009年,湖南省的涉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共只有兩處,兩處都在我們張家界,一處是孫開華故居,一處是劉明燈墓園石雕群。
  
    到了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當時13萬人口的大庸縣,就有上萬名熱血兒女奔赴戰(zhàn)場。1932年,永定籍營長張國勛率領(lǐng)一個營駐守長城要塞,與日寇激戰(zhàn)三晝夜后,只剩下20余人;在炸彈炸斷右臂的情況下仍組織沖鋒,激戰(zhàn)中壯烈犧牲。桑植籍營長王子隆、桑植籍營長陳士伯、永定籍少將副師長覃子斌,都是在率部與敵激戰(zhàn)中數(shù)度受傷而壯烈殉國的。1947年,當?shù)卣畬⑼踝勇奚睾覙蛎麨?ldquo;子隆鄉(xiāng)”,將陳士伯犧牲之地馬橋鄉(xiāng)更名為“士伯鄉(xiāng)”。
  
    賀龍元帥是張家界人忠肝義膽、俠骨柔腸這…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的典型代表。他是在個人事業(yè)如曰中天的時候,聽從共產(chǎn)黨指揮發(fā)動南昌起義的;他是在革命處于最低潮、共產(chǎn)黨最背時的時候,毅然決然加入共產(chǎn)黨的;他是在只剩下幾條槍的情況下,脫掉皮鞋穿草鞋,回到家鄉(xiāng)重新拉隊伍搞紅色割據(jù)的。積極推行王明路線的中央代表夏曦,大抓AB團,濫殺無辜,甚至幾次都動心思要對賀龍下手了。以賀龍在軍隊中的崇高威望,要處置夏曦易如反掌,但他一直以大局為重,因為夏曦是中央派來的,代表的不是他個人。1934年,他奉命牽制20多萬國民黨軍隊,有力地配合中央紅軍北上。1936年他率領(lǐng)紅二、六軍團長征與中央紅軍、紅四方面軍會合后,關(guān)鍵時刻旗幟鮮明地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和逃跑主義。到達陜北后,他率領(lǐng)的紅二方面軍在三大紅軍主力中人數(shù)最多,他主動把部隊交給中央,愉快接受中央的工作安排。凡此種種,都表明他的大忠大義。賀帥生前對精忠報國的岳飛極為推崇,1926年他率師北伐,剛好就是岳家軍當年抗擊金兵的路線,建國后他的床頭一直放著一本《說岳全傳》,看到動情處就忍不住抹眼淚。“文革”期間,他身陷囹圄橫遭迫害,卻一直替國家的命運擔憂,在給兒女們寫信時總是告誡他們:無論出現(xiàn)什么情況,都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干革命。毛澤東曾經(jīng)評價賀龍三條:一是忠于黨忠于人民,二是對敵斗爭狠,三是能聯(lián)系群眾。其中第一條就是“忠”!
  
    (3)自古情義值干金——俠義友善的仁愛精神。以土家族為主的各族人民重情重義、仁愛友善,十分看重親友鄰里之間、社會之間、家庭之間的友好和諧,推崇行俠仗義、古道熱腸。
  
    先說親友鄰里之間。
  
    本境人們把親友鄰里間的團結(jié)互助,視作做人的根本。“一家有事,百家?guī)兔?;一家出事,百家不安?rdquo;誰家有了紅白喜事,都是傾巢出動。村中某戶因家貧而不能供兒女上學,全村各戶會湊錢幫助這戶人家。以民間組織形式出現(xiàn)的“姑娘會”、“老人會”,都是濟危扶困的產(chǎn)物。遇到蓋房屋以及開荒挖地、栽秧薅草等重大農(nóng)事活動,鄰里親友會自帶勞動工具,互相幫襯,俗稱“斟手抓背”、“幫白工”。今日幫這家,明日幫那家,勞動時選出歌郎歌娘,一邊唱歌一邊鳴鑼擊鼓。這就是‘‘薅草鑼鼓”這一本土民間藝術(shù)產(chǎn)生的由來。
  
    舊時土家村寨有一個“偷中秋”的習俗:誰家媳婦過門三年了,若還不見生育,中秋之夜,就有鄰居悄悄摸進菜園子,摘下一個胖胖的冬瓜。無論是誰家的都可偷摘,主人明明知道也不阻止。將冬瓜裹于襁褓之中,放進尚未生育的這對夫婦床上,預祝他們早添貴子。這一習俗生動地反映出鄰里之間濃濃的人情昧。
  
    再說社會之間。
  
    桑植縣葫蘆殼人王家武,自清代嘉慶元年(1796年)起,雇石工百余名,歷時14年,在澧水南岸的懸崖絕壁上鑿成一條寬1米多、長20千米的懸崖棧道,既保證了行人安全,又使南岔至陳家河縮短路程30千米。而王家武財產(chǎn)亦因此耗盡。永順知府賜予“和善之家”匾額以示褒獎。
  
    永定區(qū)沅古坪人張?zhí)颐茫敲胍环降膭⑷闶降?a class="insidelink" href="http://www.onlinecriminal.com/music/" title="山歌民歌">民歌手。她才華出眾,心地善良,經(jīng)常用歌聲勸諭世人,調(diào)解糾紛,是深受群眾擁戴的熱心腸。一次碰到婆媳倆吵嘴,她就唱:“婆媳吵口莫記恨,雨天薅草轉(zhuǎn)背青(親)。媳婦走路婆打傘,大人遮過小人心。”一次碰上強盜正要動刀殺人,她冒死相勸。一次唐姓和龔姓齊聚了400多人槍要動手械斗,她聞訊后趕往事發(fā)地,一直唱到雙方各自撤走。
  
    永定區(qū)橋頭鄉(xiāng)的覃子仁,從1925年起到1992年去世,連續(xù)67年為過往行人施茶,不取分文。
  
    1998年7月特大洪災中,慈利農(nóng)民朱明初抱病搶救陷身洪水的110名乘客而英勇獻身。
  
    2002年10月,被毒蛇咬傷的武陵源區(qū)農(nóng)民趙明健,拼盡全力先解救身陷孤崖的外地游客,而置個人安危于度外。
  
    2008年5月,正在四川旅游的14名慈利護士,遭遇突如其來的大地震,在生死難以預料的特定情形下,主動投身救死扶傷的工作。
  
    朱明初、趙明健和慈利14名護士的俠骨熱腸,展示與更新著張家界人的美好形象。
  
    三說家庭之間。
  
    1935年,永定籍紅軍侯清芝一家八口毅然參加長征,長征途中死了幾個,還有三位親人失散了。為了尋找長征途中失散的三位親人,一家人開始了不折不撓的尋親之旅。侯清芝這一代尋找了幾十年,臨終時仍然叮囑兒女要想辦法找到草原上的骨肉親人。2004年,侯清芝的兒女從電視節(jié)目中偶爾得知四川紅原縣瓦切鄉(xiāng)一名叫侯德明的老人,想尋找他在“湖南大庸”的親人。侯家于是迅速組成尋親團,前往四川,終于找到了68年前離散的親人。
  
    慈利籍臺灣老兵胡余清,1948年被抓丁時,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。1949年隨部隊輾轉(zhuǎn)到了臺灣,一直沒有成家,魂牽夢縈的便是有朝一日回老家來與他的妻子、兒女團聚。臺灣的政策松動后他回老家探親,才得知兩個孩子早已病天,結(jié)發(fā)妻子曾一姑也早已改嫁。砸爛骨頭還連著筋,胡余清得知曾一姑后來的丈夫一年后病逝,就先后13次回鄉(xiāng)看望曾一姑,1999年兩人重續(xù)舊緣,又結(jié)為一家。這一年,胡余清75歲,曾一姑74歲。從1948年到1999年,整整51年時光,足可見張家界男人的重情重義。
  
    永定區(qū)沅古坪山區(qū)一男子,前些年癱在床上,隔三岔五被他媳婦哄進大背簍,背著他往自家菜園子、稻田、山林轉(zhuǎn)悠轉(zhuǎn)悠,跟他商量地里的春種秋收,跟他敘說村里的家長里短,用這種方式給丈夫解悶散心。感動得鄉(xiāng)親鄰里都夸癱子命好,娶了這么個賢惠媳婦!
  
    (4)山臨絕頂我為峰——爭為人先的進取精神。敢為天下先,被概括為“湖南人精神”。地處湘西北的張家界,同樣有著自強不息、爭為人先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1911年辛亥首義,第一個率全營將士攻占武昌城頭,第一個把戰(zhàn)旗插上武昌城頭的,就是張家界籍的谷壯猷。1927年8月1日,追隨賀龍在南昌城頭打響第一槍的隊伍中,就有張家界籍的三千子弟兵。參與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的“兩彈一星”元勛中,就有張家界籍的陳能寬院士。張家界籍的著名經(jīng)濟學家卓炯,被理論界稱為中國社會主義商品經(jīng)濟理論的開拓者。水稻專家王子立以“水稻控蘗增粒技術(shù)”獲得國家發(fā)明獎,迄今為止是中國水稻栽培技術(shù)領(lǐng)域唯一獲得這一獎項的人。王國興的人工孵化繁育大鯢,取得了重大技術(shù)突破。開發(fā)五倍子系列產(chǎn)品的“貿(mào)源化工”,創(chuàng)始人湯先赤10年前還是一個走村穿寨收購五倍子的小販,數(shù)年光景已位居全國同行業(yè)之首。  王子立、王國興和湯先赤三人,都是“土八路”出身,卻都在科技領(lǐng)域作出了讓張家界引為自豪的業(yè)績。2000年以來張家界接連出了三個全省高考狀元,說明自強不息、爭為人先精神,正在我們的青少年一代身上可喜地傳承。
  
    湖南省14個地級市(州)中,張家界建市最遲,下轄區(qū)縣最少、人口也最少。但是這并不妨礙張家界人爭為人先。即以30年間張家界旅游開發(fā)建設所創(chuàng)造的一系列業(yè)績?yōu)槔?br />   
    1982年,張家界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;
  
    1992年,張家界被列入中國第一批世界自然遺產(chǎn);
  
    2004年,張家界被列入中國第一批世界地質(zhì)公園
  
    1987年開漂的茅巖河漂流,成為中國旅游第一漂:
  
    1996年上市的“張家界旅游開發(fā)股份有限公司”,成為中國旅游第一股;
  
    始于1991年的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(jié),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森林保護為主題的國際性旅游節(jié)慶活動;
  
    2001年起執(zhí)行的《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(chǎn)保護條例》,是我國第一部保護世界自然遺產(chǎn)的地方性法規(guī);
  
    2004年起,我市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啟動生態(tài)市創(chuàng)建,并開全國風氣之先,每年市人代會向大會報告環(huán)境保護工作;
  
    1997年起,我市連續(xù)三屆12年榮獲全國社會治安優(yōu)秀單位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(yōu)秀地市,09年捧回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榮譽“長安杯”,成為湖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。
  
    加上人類首次駕機穿越自然山洞天門洞、土家風情園的木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吊腳樓“九重天”、百龍觀光電梯等紛紛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,印證了爭為人先精神結(jié)出的累累碩果。
  
    (5)天門洞開云氣通——開明開放的包容精神。古人吟詠天門洞的作品中,有“天門無鎖白云封”的句子,也有“天門洞開云氣通”的句子。這一“封”一“通”,寓意由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。
  
    張家界歷史上有過五次大的移民。一次是4000多年前舜“放罐兜于崇山”,以及2000~3000多年前庸國、巴國、楚國相繼被滅期間的流離轉(zhuǎn)徙;一次是東漢年間市域經(jīng)常發(fā)生土民暴動,少則數(shù)千人多則數(shù)萬人甚至十數(shù)萬人,從而出現(xiàn)大規(guī)模的軍屯;一次是明代實行大規(guī)模軍屯;一次是明末清初,永定衛(wèi)、九溪衛(wèi)發(fā)生長達40余年兵亂,“人戶百中僅存一二”,于是制定政策吸引大量外來人口;一次是1988年地級市建立以后。歷史上這幾次大的移民,促進了多元文化交流,熔鑄了一種兼收并蓄的包容文化,一種文化開放精神。比如土家族的宗教信仰,就是十分的多元:除去本民族的祖先崇拜、自然崇拜、土王崇拜、多神信仰,道教、佛教、基督教都不乏信仰者。張家界市區(qū)普光寺,儒釋道三教同居一隅相安無事而且相依相攜,就是一個絕好的證明。
  
    民國三年(1915年),永定縣改叫大庸縣后,一位縣長曾依“大庸”二字,撰寫了一副有名的對聯(lián):
  
    繼往開來有容乃大,
  
    頂天立地不易謂庸。
  
    “有容乃大”無疑是本境包容文化和開放意識的生動寫照。
  
    5.張家界湘西常德和武陵山區(qū)的關(guān)系——澄清“張家界屬于湘西文化”的糊涂認識。
  
    正因為湘西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,它還是一個州的行政區(qū)劃,所以說張家界屬于湘西文化顯然不合時宜,也缺乏對張家界最起碼的尊重。至于“大湘西文化”,從地理看,張家界市、湘西州、懷化市的確同屬湖南西部地區(qū);從文化的角度看,確也有一些相通的內(nèi)容,因為這個湖南西部地區(qū)的“大湘西文化”同時又屬于武陵山區(qū)文化圈這個大的范疇。當然,張家界文化與大湘西文化同中有異,自成一格。如前所述,張家界地處云貴高原向洞庭湖平原過渡的接合部,同時地處漢族地區(qū)與土家族地區(qū)的接合部,這兩個接合部特點湘西懷化都不具備。打個比方,我們張家界好比是地處門檻內(nèi)外,湘西懷化則在屋子里頭。由兩個接合部孕育的張家界文化,自然就有不同于湘西懷化的地方了。
  
    再打一個比方:如果把武陵山脈比作父親,那么同屬武陵山脈的貴州、湖南的沅水、湖南的澧水、湖北的清江、重慶的黔江就好比是這位父親娶下的幾個女人。武陵山脈和沅水一道養(yǎng)育的懷化、湘西、常德的一部分以及貴州的銅仁、鎮(zhèn)遠等地,同武陵山脈和澧水養(yǎng)育的張家界以及常德的一部分,同武陵山脈和清江養(yǎng)育的恩施、宜昌,就好比是同父異母的兄弟,而絕非父子關(guān)系,更不是依附和從屬關(guān)系。換言之,從血緣上講,張家界與本省湘西、懷化以及常德是兄弟關(guān)系;從行政區(qū)劃上講,張家界與他們是友好睦鄰關(guān)系。既然有血緣關(guān)系,肯定就有一些相同和相通的文化,如擺手舞、梯瑪神歌、茅古斯、哭嫁、土老司、吊腳樓等等,整個武陵山區(qū)的土家族都有。但除了共同點,又各有差異和特色。即以張家界湘西為例:他湘西龍山出土了戰(zhàn)國秦簡,我們張家界慈利則出土了戰(zhàn)國楚簡,而且是湖南省發(fā)現(xiàn)楚簡數(shù)量最多的一批(一千多枚);他湘西德夯苗寨、三江苗寨,我張家界有王家坪、沅古坪土家吊腳樓村寨;論土司文化他有我也有,論衛(wèi)所文化我們比他湘西更有特色;土地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賀龍領(lǐng)導紅色割據(jù),也包括他們的龍山、永順等在內(nèi),但畢竟我們這邊是大本營;他有盤瓠文化,我們有古大庸文化及“三墓三子”,我們崇山的罐兜還是湘西、懷化、貴州、廣西乃至越南、日本一些苗族的老祖宗;我們有砂巖峰林、天門洞、芙蓉龍為代表的地質(zhì)文化,他沒有;可惜我們的永定古城給毀得面目全非了,如果保留到今天,一點不會比鳳凰差,那又是一番什么樣的局面啊??傊?,湘西也好,常德也好,都是我們的好兄弟,好鄰居,我們的態(tài)度一是要友好,二是要虛心學習他們的長處。但有一個基本點:兄弟之間既然分家了,自立門戶了,就應該有自己的謀劃盤算,有自己的文化自信、自尊和自覺。去年熱播的電視連續(xù)劇《血色湘西>,每集片頭出現(xiàn)的那首插曲一下子廣為傳唱,不也是用的張家界民歌嗎!總之張家界文化一點不比他們差,根本沒有必要作繭自縛,把自己置于湘西的文化陰影之下。
  
    再說澧水。千萬不要小看了這條澧水。在湖南湘資沅澧四大水系中,澧水流程最短,是個小弟弟。然而湖南境內(nèi)最具代表性的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,恰恰集中在流程最短的澧水流域:地處澧水中游的石門縣燕兒洞,出土了湖南境內(nèi)迄今為止唯一一具舊石器時期的古人類化石,被考古界稱之為“石門人”,從而成為湖南境內(nèi)先民的代表;地處澧水下游的彭頭山,是湖南境內(nèi)、也是迄今整個長江中游地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文化遺址;與彭頭山毗鄰的城頭山,第一期城墻筑造于6000年前,是中國目前所見到的年代最早的城墻,這里還出土了目前世界范圍內(nèi)年代最早的稻田,發(fā)現(xiàn)了時代最早的完整祭壇和最早劃船用的槳板。這一系列震驚世界的考古新發(fā)現(xiàn),意味著這里曾經(jīng)是中華文明的發(fā)祥地之一。所以為什么20世紀80年代慈利一下子挖出那么多舊石器、新石器以及商周遺址,永定、桑植也挖出從舊石器時代到秦漢時期的大量文化遺存,說明這條不足千里的澧水,人類活動古老得很。
  
    稍稍留意一下本境的歷史沿革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算起,到現(xiàn)在總共2230年,張家界兩區(qū)兩縣,與今常德市的石門、臨澧、澧縣、津市、安鄉(xiāng)這些同屬澧水流域的縣份,在1938年以前,長時間同屬一個行政區(qū)域。至于本境的兩區(qū)兩縣,在2230年中同屬一個行政區(qū)域的時間,長達2100多年!慈利劃歸常德管轄的時間總共只有50年,即1938年至1988年;桑植、永定一并劃歸湘西州管轄的時間總共只有36年,即1952年至1988年;另外,桑植單獨歸永順府管轄的時間是180年,即1735年至1915年。
  
    永定城有一副老對聯(lián):“潭口有缺紅日補,天門無鎖白云封。”從某種意義上說,是本土文化融開放性與閉塞性于一體的寫照。張家界文化作為武陵山區(qū)文化圈和澧水流域文化帶交匯融合的產(chǎn)物,它與武陵山區(qū)諸州市——山同脈、人同族、文化同根,它與澧水下游幾個縣份——水同源、政同區(qū)、文化同流,前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,后者是同母異父的兄弟。張家界本境的兩區(qū)兩縣,從古至今則是山同脈、人同族、水同源、政同區(qū),其文化精血根植于同一座武陵山脈,其文化母體源于同一條澧水河,毫無疑義是同父同母的骨血兄弟,這是最基本的文化認同。《三國演義》開篇說“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”。但是張家界的兩區(qū)兩縣卻是合久分少,才分又合。俗話說“同船過渡是五百年前修就”,同船過渡不過是幾分鐘幾十分鐘,而我們這是2000多年哪!2000多年里,天下發(fā)生了多少歷史變故和變革,而我市兩區(qū)兩縣基本上沒有分開過,這是非常少有的現(xiàn)象。而且一搞旅游開發(fā),幾個胞兄胞弟又回到一個鍋子吃飯,這就更加說明是緣分注定了。正如《三國演義》片頭歌所唱的:“青山依然在,幾度夕陽紅”,“一壺濁酒喜相逢”。搞清楚原本就是同胞兄弟,現(xiàn)在又回到一家子,相信大家會更加珍惜這種緣分和手足情分,同創(chuàng)歷史,共擔命運,齊心協(xié)力打好“張家界牌”,一同把我們張家界建設好。
  
    (三)開展張家界歷史、文化、文化精神普及工作,是知我張家界、愛我張家界的基礎(chǔ)性工程。
  
    通過以上粗略的介紹,如果用幾句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“張家界市情”,可以這樣表述:“張家界歷史悠久,文化深厚,是新興旅游城市和知名旅游勝地,又是老、少、邊、山的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。”過去介紹市情,對歷史悠久、文化深厚這一表述有所忽略,有必要強化這方面的意識。
  
    比如大陸無論老少,都知道臺灣是中國的神圣領(lǐng)土,這與我們一以貫之的宣傳教育有關(guān);而臺灣如果仍然是搞臺獨的陳水扁之流當家,用那套“去中國化”給臺灣民眾洗腦,其后果可想而知。美國這個國家,其實非常注重意識形態(tài)方面的宣傳教育,哪怕是好萊塢大片,如《拯救大兵雷恩》、《龍卷風》、《廊橋遺夢》等等,也是寓教于樂,培育和弘揚他們的“美國精神”,愛國主義、英雄主義和道德情懷等。1991年初版的《美國讀本》,堪稱一部“曾鼓舞、激怒、娛樂、折磨、安慰過美國人的文字”,因其真實地影響了美國人的觀念,甚至于奠定了美國人的性格基礎(chǔ),而被譽為一部“偉大的書”。
  
    大家知道,整合資源也好,統(tǒng)一步調(diào)和口徑也好,形成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好,需要采取一些相應手段予以強力推進,方能盡快完成文化認同和文化歸屬感這一過程。因此當前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,是在全市干部職工和廣大市民中開展“知我張家界、愛我張家界”的普及工作,以改變目前不少人對張家界的歷史、民族、文化和文化精神缺乏了解的現(xiàn)象。受市委領(lǐng)導和市委宣傳部委托,我正在主編一本書,書名叫《張家界讀本》。按照“權(quán)威版本、大眾讀物、城市名片、百科全書”的編寫定位和“全面、準確、簡明、好讀”的編寫方針,融張家界歷史、地理、物產(chǎn)、民族、文化、旅游、建設于一體,凸顯張家界文化,提煉張家界精神,凝聚人心,鼓舞斗志,以提升全市干部群眾和廣大市民的文化自信、文化自尊、文化自覺和文化認同,以服務世界旅游精品建設和全面小康建設。相信廣大干部職工、旅游從業(yè)人員、在校學生、廣大市民通過閱讀這本書,能夠起到“知我張家界”從而更加“愛我張家界”的作用。大家知曉張家界的歷史、文化和市情了,大家擁有文化自信、文化自尊、文化自覺了,大家找到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了,就能真正形成合力,自覺且自豪地聚集在“張家界”的旗幟下,一門心思打好朱總理所說的“張家界牌”。
  



  你還可以電話+微信咨詢專業(yè)導游:姜怡13787445888。

分享到:

  有關(guān)本文的版權(quán)與免責聲明>>>
  • 打印
  • 收藏
  • 復制鏈接
新手指南
網(wǎng)站訂購流程
快速查找所需信息
如何預訂/付款
可以刷卡嗎
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嗎
怎么進行網(wǎng)上支付
提前多長時間報名好
服務承諾
價格真實、透明、有效
有房保證
低價承諾
合同簽署與保險
需加購人身意外險嗎?
沒到前怎么簽合同
團費中已含保險嗎?
如何簽署旅游合同?
旅游接待服務
能代訂長途汽車票嗎?
24小時熱線:
0744-8362888